給排水科學與工程(專升本)
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,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,有強烈社會責任感、溝通合作意識、國際視野,具備扎實專業理論基礎、較強實踐和創新能力,善于應用現代信息技術,能夠在源水的開采、凈化、輸送與污廢水的收集、處理、回用或排放這一可持續發展的水社會循環領域,立足地方,服務行業,畢業后能從事水資源保護、市政給排水、建筑給排水、海綿城市、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等相關復雜工程的規劃、設計、咨詢、建設與運營、教學及研究以及產品、設備和工藝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。
培養目標
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適應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,德智體美全面發展,具備較好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社科基礎,具備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,掌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理論和知識,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并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。畢業生應具有從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有關的工程規劃、設計、施工、運營、管理等工作的能力,并具有初步的研究開發能力。
總體框架
(1)課程設置應能支持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。為此,課程體系應支持人才培養各項要求的有效達成。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學時占15%左右,數學和自然科學類課程學時至少占15%,實踐內容學時占20%左右,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課程學時占30%左右,其余學時各高??筛鶕k學特色在以上四類課程中分配。
(2)人文社會科學類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從事工程設計時考慮經濟、環境、法律、倫理等各種制約因素。數學和自然科學類教育能夠使學生掌握理論與實驗的方法,將相應基本概念運用到實際工程中,并能進行分析推理。
(3)學科基礎類課程應包括學科的基礎內容,能體現數學和自然科學在該專業應用的能力培養;專業類課程、實踐環節應能體現給水排水工程設計和實施能力的培養。
(4)課程體系的設置應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 [8] 。
理論課程
通識類知識
(1)通識類知識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類、數學和自然科學類兩部分。
(2)人文社會科學類知識包括外語、哲學、政治學、經濟學、歷史學、法學、心理學、社會學、體育、軍事等。
(3)數學和自然科學知識類包括高等數學及工程數學、普通物理學、普通化學、大學物理、大學物理實驗、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等。具體應符合教育部相關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基本要求,各高??筛鶕陨砣瞬排囵B定位提高教學要求。
學科基礎知識
學科基礎知識包括水分析化學、水處理生物學、工程力學、水力學、水文學與水文地質學、土建工程基礎、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概論等。在講授相應專業基本知識領域和專業方向知識時,必須講授相關的專業發展歷史和現狀。
專業知識
專業知識涉及水質控制、水的采集和輸配、水系統設備儀表與控制、水工程建設與運營四個核心知識領域,包括水質工程學、泵與泵站、水資源利用與保護、給水排水管網系統、建筑給水排水、水工藝設備基礎、給排水工程儀表與控制、水工程施工、水工程經濟等課程。
專業知識體系中的核心課程示例(括號內數字為建議最低理論學時數+最低實驗學時數):水分析化學(24+10)、水處理生物學(24+16)、工程力學(40+0)、水力學(40+14)、水文學與水文地質學(20+0)、土建工程基礎(20+0)、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概論(16+0)、水質工程學(64+16)、泵與泵站(24+2)、水資源利用與保護(20+0)、給水排水管網系統(32+0)、建筑給水排水工程(32+0)、水工藝設備基礎(20+0)、給排水工程儀表與控制(16+0)、水工程施工(16+0)、水工程經濟(16+0)
考研方向
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可在市政工程、環境科學與工程、環境工程、環境科學、城鎮生態工程、工程管理、城市規劃及相關專業繼續考研深造 。
就業方向
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可在城建、交通、建筑、環保部門和其它企事業單位從事給水排水、水污染控制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規劃、設計、施工和管理等工作??蛇M入各類大型建筑公司和設計院從事施工和設計工作。
聲明:
(一)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,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
(二)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本文地址:http://www.thesofistadium.com//tag/4.html。
上一篇: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(專升本)
下一篇:環境科學(專升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