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發展理論 (幼兒園課程)
以下是小葵為大家整理的第二章 幼兒園課程設計 第三部分的內容
1.不同組織方式下的幼兒園課程類型
(1)學科課程:學科課程強調按照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性組織課程內容。(定義)
(2)經驗課程:經驗課程亦稱活動課程,強調根據兒童已有經驗、發展水平、興趣、需要組織課程內容,因而活動課程最關注的就是兒童自身。(定義)
(3)核心課程:核心課程強調圍繞社會問題組織活動內容。(定義)
2.幼兒園課程實施途徑的選擇
(1)游戲活動,游戲是兒童在某一固定時空中,遵從一定規則,伴有愉悅情緒,自發、自愿進行的有序活動。(定義)
(2)日程生活活動,日常生活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滿足幼兒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活動,包括入園、餐點、盥洗、喝水、睡眠、如廁、離園等環節。(定義)
(3)教學活動,幼兒園教學活動是指教師有目的、有計劃地引起、維持或促進幼兒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。
(4)環境創設,環境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。它對幼兒發展的作用是潛在的,同時又是無處不在的。(定義)
(5)家園合作,幼兒的發展是幼兒園、家庭、社會多方面教育影響的結果。家長也是幼兒的教育者,家園教育的一致性程度會影響幼兒發展的結果。
3.游戲活動的價值
(1)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大量交流的機會、想象的機會、操作的機會和表達的機會,這些機會就是幼兒發展的機會。
(2)游戲作為幼兒主動自發的活動,對幼兒的精神成長具有特殊的意義。
4.日常生活活動的價值
(1)滿足幼兒的生理需要,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。
(2)提高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,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、衛生習慣。
(3)滲透性地促進幼兒在語言、社會性、科學、藝術等方面的發展。
(4)了解幼兒現實的需要和興趣,為設計適宜的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奠定基礎。
5.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相比的特點
(1)目的性和計劃性更強
(2)由教師直接引發
(3)內容主要由教師確定
6.教學活動的價值
(1)將零散經驗系統化,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。
(2)以彌補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的不足,促進幼兒全面發展。
(3)可以解決幼兒在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中遇到的問題,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和生活質量。
7.集體教學活動的最大優點是目標明確、內容經過精選、計劃性強、教師的組織指導作用明顯等。集體教學活動的最大缺點是無法顧及每位幼兒的需要,給予其有針對性的指導,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發展。
8.幼兒園課程資源是幼兒園教育由構想變成現實的條件保障,是蘊涵各種教育目標的園內外的有形和無形的各種因素。(定義)
9.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類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劃分
(1)按照課程資源的性質不同,課程資源可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。
自然課程資源是指自然世界中存在的各種事物及其構成的生態環境。(定義)課程的自然資源不僅為兒童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,還對其精神成長、人格發展、審美體驗等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。(作用)
社會課程資源是指人類創造出來的社會事物、社會現象及所有社會活動資源。(定義)課程的社會資源是兒童了解社會生活、習得社會規范、形成個體社會性的物質或精神基礎。(作用)
(2)從課程資源的空間分布劃分,幼兒園的課程資源可以分為園內課程資源和園外課程資源。
園內課程資源是指幼兒園范圍內的人、物以及幼兒園的管理制度和精神文化等。(定義)園內課程資源是實現幼兒園課程目標,促進兒童發展的最基本、最便利的教育資源,也是幼兒園課程資源利用中首選的資源。(作用)
園外課程資源是指存在于幼兒園之外的家庭、社區及整個社會環境中的各種可資利用的資源。(定義)園外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以有效彌補園內課程資源的不足,為幼兒園課程提供支持和保障。
(3)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,幼兒園課程資源可以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。
素材性資源是指作用于課程,并能成為課程的素材或者來源的資源。(定義)
條件性資源是指作用于課程卻并不是課程內容的直接來源的資源,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實踐的途徑和組織方式等。(定義)
10.各類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(如何開發)
(1)開發利用社會資源。
(2)開發利用自然資源
(3)開發利用家長資源
聲明:
(一)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,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,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
(二)網站文章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本文地址:http://www.thesofistadium.com//tag/1391.html。
上一篇:兒童發展理論 (兒童發展理論)